用砭術進行理療的原理是:以中醫經絡穴位理論為宗旨,不口服、不刺破皮膚、不用介質、可直接在皮膚上操作、也可隔著棉織物操作、在無痛苦的前提下,使用 “感、壓、滾、擦、刺、劃、叩、刮、拍、揉、振、拔、溫、涼、聞、撾”十六種方法(砭術十六法),充分發揮泗濱砭石的場效應和"無形針"的作用,內病外治,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為根本,排除經絡中障礙氣血運行、尤其是皮膚深部經脈中的病理產物,標本兼治,在短時間內極大緩解臨床癥狀,達到痊愈的目的。
相關鏈接:《多功能砭板》、《砭砧》、《砭尺》、《砭錐》、《砭刺》、《砭三刺》、 《砭排刺》、《砭球》、《砭石梳》、《砭砣》、《砭石灸盒》、《捶式砭震器》、《砭磬》、《砭石管》、《其他砭術輔助治療用具》
是砭具中用途較多,使用手法較靈活的一種,故稱之為多功能砭板。
1#多功能砭板(圖1-1)
板頭:略成圓形略方,用以頸項、頭部、腋窩、掌心、足心部的刮擦法。
板身:分鈍凹邊和弓背邊,循經行氣,疏通經絡,調和陰陽。
鈍凹邊:用以頸項、頭部、四肢和脅肋的刮法;
弓背邊:用以刮背部、胸脘腹部、四肢、頭部的刮法。
板尾:呈燕尾狀分開,分為尖尾、鈍尾和尾中凹。
尖尾:用于人體腧穴的刺法,十四經脈劃法;
鈍尾:用于人體腧穴的壓法、劃法;
尾中凹:用于指節、指間,手腳外廓等小邊緣的刮、擦法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頸椎病醫案]
2#多功能砭板(圖1-2)
3#多功能砭板形狀與1#多功能砭板相似,不同的是體小,無尖尾,多用于兒童。
?。?)常用操作方法:刮法、擦法、劃法、溫法、刺法、壓法、拍法。
握法:握板時手臂放松,蓄力于腕部。施術時用手腕控制力度強弱。
扣握法:拇指扣住板頭,小拇指扣住尾中凹;(圖1-3)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頭痛醫案]
闊面:用于溫(守)法、叩法、拍法、擦法、震法;
端面:用于叩法、振法;
棱角:用于刮法、劃法;
鈍角:用于點壓穴位和經脈劃法。)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中暑醫案]
常用操作方法:叩法、拍法、擦法、刮法、劃法
握法:
扣握法:拇指、中指扣住砭砧中下部。(圖2-2)
(2)、操作手法圖示:
拍法:用砭砧的闊面模仿手掌拍擊的動作,皮膚表面應有針刺感。此法多用于肘窩部。(圖2-3)
(1)、器械構造及規格:形如尺,長20厘米,寬3厘米,高1.5厘米。
常用操作方法:拍法、擦法、刮法。
握法:拇指與食指夾住砭尺中下部兩側,中指與無名指托住砭尺,手臂放松。(圖3-2)
(2)、操作手法圖示:
主要以拍法為主,施術時手臂放松,以手腕為軸,隨砭尺重量自然下落。其他用法與砭砧相似。不同的是其形狀薄、窄而長。著力點集中,作用于人體感覺較砭砧強烈。常用部位:腘窩部,肘部,肩部等。(圖3-3) 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慢性腸炎醫案]
(1)、器械構造及規格:直徑3厘米,長8厘米。砭錐呈子彈狀。錐體呈圓柱形,一端有尖角。分錐體、端面、錐尖。
錐體:用于擦法、滾法;
端面:用于叩法;
錐尖:主要用于全身點壓,點刺腧穴,劃法和撥法。
常用操作方法:壓法、刺法、叩法、劃法和撥法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腰痛醫案]
握法:
執筆法: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錐體。(圖4-2)
(2)、操作手法圖示:
刺法:以患者耐受程度施術。(圖4-4)
常用操作方法:刺法、劃法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背痛醫案]
握法:執筆法: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錐體。(圖5-2)
(2)、操作手法:刺法。(圖5-3)
常用操作方法:刺法。臨床常用于頭部,手指、腳趾等四肢局部。操作手法與砭刺相近,由于刺更尖銳針刺感覺較砭刺更強烈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胃痛醫案]
握法:
執筆法: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錐體。(圖6-2)
(2)、操作手法:刺法,劃法。(圖6-3)
(1)、器械構造及規格:長5.5厘米,寬3.5厘米,0.2厘米<厚<0.3厘米,刺長1厘米,刺間距0.35厘米。呈鋸齒狀,齒有七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咳嗽醫案]
常用操作方法:刺法、劃法。
握法: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排刺。(圖7-2)
(2)、操作手法:排刺齒部尖銳,施術時注意手要輕、速度快、動作靈巧。常用于四肢及體表皮膚循經刺法、刮法、局部守法。激發循經感傳,從而促進經絡臟腑氣血流動。散表熱,去熱毒。(圖7-3)
(1)、器械構造及規格:分超大號;大號;中號;小號。呈圓球狀。大號;中號;小號砭球中有孔一般連接在一起用于頭部、頸項、手腕、足踝等部位的滾法、溫(守)法。
常用操作方法:壓法、滾法、溫(守)法。臨床常將砭球加熱用于背、手腕、足踝等部位的溫(守)法、滾法、壓法、或骨盆溫法。
(2)、操作手法圖示:
滾法、壓法:如圖8-2、圖8-3所示,用手指按住砭球滾壓手腕部17個穴位、足踝部16個穴位。佩戴4小時以上即稱為溫(守)法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落枕醫案]
常用操作方法:劃法、刮法。梳齒常用于頭部、頸部及四肢經、絡脈的劃法。臨床上可替代多功能砭板在額頭部,頸肩部施刮法。手法溫和循經而行,疏經通絡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失眠醫案]
握法:(圖9-2)
(2)、操作手法:如圖所示。(圖9-3)
常用操作方法:揉(擦)法、劃法、溫法。臨床常將三種方法結合用于人體背部,胸脅腹部揉(擦)法、胸部劃法??商娲肥巾菊鹌鲗w質瘦弱的患者或兒童進行背部治療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感冒醫案]
握法:手掌根部抵住砣面凹槽,四指扣住砭砣上端。(圖10-2,圖10-3)
(2)、操作手法:
揉(擦)法:以掌根部為著力點,轉動手腕。依據患者承受能力施力。腹部揉(擦)法以神庭為中心,由內向外做順時針旋轉。(圖10-4)
(2)、常用操作方法:溫(灸)法。
加熱方法:水加熱、專用砭石電加熱袋加熱、理療燈加熱、艾絨加熱等。
操作手法:將加熱好的砭石灸盤放置于體表穴位。注意時間控制在10-30分鐘之內,溫度控制在60℃內,以免傷及體表肌膚,施治時可將外敷藥、姜片、蒜末等放置在灸盤底部做隔物灸以提高臨床療效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腦血管病醫案]
常用操作方法:振法。臨床常對人體肌層相對實厚部位進行治療,已達到軟堅散結的目的。使用時尤為注意體表骨性標志不能使用,腹部振法時婦女月經期,孕期禁用,宮內放置節育環禁用;心臟手術后及安裝起搏器者,肩背部禁用。腰間盤膨出者腰部禁用;頭項胸部禁用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腰扭傷醫案]
(2)、操作手法:(圖12-2)
常用操作手法:聞法、撾法。
(2)、操作方法:
聞法及撾法屬于砭術十六法中的音樂療法,即聽與敲擊之法,用于調節心境,舒緩壓力。敲擊頻率較好與患者的脈搏一致。每次治療一般10-15分鐘,于砭術治療前或砭術治療后進行。注:有胸悶癥兆的病人勿首先使用聞法及撾法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關節炎醫案]
常用操作方法:拔法,灸法。
握法:執筆法:拇指、食指和中指捏住錐體。
(2)、操作方法:
砭石管以一定力度貼于穴位,后迅速拔起,以祛寒溫經。[擴展閱讀:砭石調理偏頭痛醫案]
15、其他砭術輔助治療用具:(圖15-1、圖15-2、圖15-3)
二、操作十六法:
遵循“先輕后重,先緩后急,從上到下,由內到外”的原則。除特殊患者,砭具在使用前應加熱至手感覺溫不冷手為宜。[擴展閱讀:砭術十六法]
三、注意事項:
操作前確保室內溫度不能過低,保證在25-28℃之間。
操作前應檢查砭具是否有破損,并及時更換。
施術者雙手在操作前后應進行簡單清理消毒,砭具應取小塊醫用衛生棉沾取醫用酒精擦拭表面。
患者接受施治前做身心調整,如更換方便調理的服裝,心態保持放松等。讓患者不要對調理產生抵觸和恐懼。
操作時應根據患者感應隨時調整手法的輕重緩急。
患者過于疲勞、饑餓,不宜立即進行治療;虛證過重者手法不宜過重,多用補法調治。
使用溫法,灸法時注意溫度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,溫度應控制在40-60℃之間,時間控制在10-30分鐘,使溫而不起燥。
婦女懷孕三個月以上者,腹,腰,骶部禁術。
心胸有問題的患者勿首先使用掛磬和磬琴擊法。
患者完成治療后不宜立即離開,應較好取溫開水一杯飲用,休息3-5分鐘。并提醒患者近日注意休息,作息時間形成規律,切勿劇烈運動,注意保暖,不要貪涼受風。[擴展閱讀:砭石療法]
[進入“砭石百科”,了解更多的砭石知識]
【標簽:手法 砭石操作手法 砭石使用方法 砭石】
【本文免責聲明】
1、砭萃網站所載的文/圖等稿件均來源于網絡或砭石/砭術相關出版物,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健康的信息為目的,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我們不對其科學性、權威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。
2、砭萃網所轉載的文章、圖片、音視頻文件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所轉載內容中包含“極限化”或“功能性用詞”,我司聲明其全部失效,所轉載內容亦不作為廣告商品描述及公司宣傳介紹依據。
3、如果您對砭萃網所載內容有任何異議,歡迎與我司進行聯系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整改或刪除。